新聞資訊
博物館在照明應用上,有很多地方可以參照。由于空間及功用的區(qū)分,它們還是有其特點的,首先,我們要看博物館空間及照明的搭配。
在博物館空間,我們能看到的元素及照明形式
△ 展柜空間,用于珍貴文物的展示(適于展柜照明)
△ 文物及藝術品展品(適于重點照明)
△ 展畫,壁畫,唐卡等(適于洗墻照明)
△ 模擬場景,用于歷史或人文場景復原(適用重點+洗墻,部分也配合運用舞臺照明產(chǎn)品)
△ 互動空間,用于參觀者與展示空間互動(感應或聯(lián)動照明)
照明既然這么重要,具體體現(xiàn)在哪些方面呢?通過博物館照明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:照明質量、照明安全性、空間材料。
01/照明質量
博物館尤其是歷史類博物館,色溫一般使用 3000K,以暖色為主。博物館空間對于照度有明確的限制,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-2013》中規(guī)定:
02/照明安全性
在光輻射與自然光處理上,博物館也需重點注意,博物館空間展示的大多數(shù)為文物,強調展品保護,在保護的基礎上實現(xiàn)展示與教育的功能。為強調照明安全性,《博物館照明設計規(guī)范 GB/T23863-2009》中規(guī)定:
展品或藏品保護:應減少燈光和天然光中的紫外輻射,使光源中的紫外線相對含量小于20μW/lm。
博物館對于光源中的紅外、紫外輻射要明確的控制要求,自然光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紅外、紫外輻射,會在展品光環(huán)境中嚴格控制,而人工光中,對于紅外、紫外輻射較強的光源,實行過濾處理。而關于輻射強度,曝光量方面,《博物館照明設計規(guī)范 GB/T23863-2009》中規(guī)定:
△ 表 陳列室展品年曝光量限制值
03/表現(xiàn)方式
博物館空間主色調是暗色,主要因為文物的歷史年代長,其本身質地、色彩等不會太耀眼、出眾。如果采用普通照明,它可能還不如存放的展架,展臺漂亮。因此,我們處理照明時,會進行調整,將燈光主要打在展品上,而且,其它材料盡量做成暗色的,吸光的,如此焦點才會轉到展品上來。
另一方面,博物館空間里天花一般是黑的,燈具也是黑的,所以一般強調"見光不見燈"的效果。
經(jīng)過以上分析,我們就能比較清楚地了解博物館照明的要旨,并進行充分把握了。
轉載自文博圈,如有注權作者,可聯(lián)系刪除,本文不作商業(yè)用途